【環島新手入門4】規劃環島路線前的思考

地形氣候知道了,公路也認識了,交通工具特性也了解了,接下來我們就來思考如何規劃環島路線吧!

大家好,我是 騎不快。

方式大致上跟一般旅遊規劃一樣,不過由於時間、地點、喜好、裝備…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,所以規劃出來的路線也不相同,文章沒辦法囊括所有人的需求,我們就先以簡易步驟來想想看好了。


路線規劃前要先思考的…

如果前面的文章都看過了,也有想試試看的想法了,卻還不知道該如何選擇。那我們一步一步來,先來看看下列有關的方向,可以幫助釐清一些想法。

你預計花幾天?

這是最主要影響旅程路線的要點,時間越長,旅程能運用的時間就越充裕。

四十天?不錯喔,時間充足,有這麼長的時間,所有交通工具都可以選,就連耗時最長的步行環島也可以。

五天?那麼能選的就以機械動力交通工具為主,搭大眾交通工具也很好配合,自己開車騎車都沒問題,單車或步行就不用想了。

三天?搭大眾交通工具就較不建議了,因為等班次轉乘較為耗時,自由度也低,且到站後剩下步行的機動力差,能去的點不多,若再去租車又繁瑣了些,除非只在重要的幾個點停留。
相信我,出門在外旅行,帶著全身行李,你不會想太麻煩的,到後來甚至可能跳過點不停留了,太繁瑣會累,也會讓旅遊體驗不佳。若是自乘汽機車,機動性、自由度高,排三天是可以的,不過開車騎車時間就要拉長一些。

一天?自駕?不好吧?剛入門還是不要選這種高難度、高風險的方式。但如果是搭大眾交通工具,就安全多了,不過就是整天都在搭車,幾乎不太能玩到各地景點。不過對想完成「環島」這一層意義的人來說,只需耗時一天就能達成,也是不錯的方式。

還是建議時間安排充裕一點,反正都要出去了,多安排幾天會更好。如果你喜歡充實,那可以每天都安排好幾個景點去達陣,環島整圈下來,幾乎每個縣市著名景點都去過,和朋友聊天也會多了很多話題可聊,行萬里路嘛!如果你喜歡悠閒,一天安排兩三個景點,放慢腳步、悠悠哉哉的體驗旅程、思考人生也很不錯。

預計什麼時候去?

這裡主要考量的,是氣候溫度方面,可以參考我之前整理的台灣氣溫的季節變化,有各季節特性表格化可參考。
如果是大學生,那寒暑假才有比較長的假期。但寒假時間短,且常和過年年假綁在一起,過年還是陪家人吧,暑假比較有時間。
如果是上班族,年假的安排上,各月份都有機會能排休假,在此會建議秋天9-11月溫度適宜、下雨機會較少。
夏季6-8月也可以,但是氣溫炎熱,夏天常有午後雷陣雨。不過夏天的藍天很藍、雲也很美,常有大片的積雲、積雨雲,有夏天的味道,好天氣還上什麼班?就是該請假出去玩啊。不過也要提前留意颱風是否來襲,不然行程就得停止了。
春天3-5月前期溫度可能仍稍冷,也容易下雨,尤其是4-5月梅雨一來,常常一下好幾天。
冬季12-2月雨量一般會稍減,但溫度較低,尤其是遇到寒流會冷到受不了,所以會直接風吹雨打的交通工具較不建議;如果是開車或搭車,待在車內就稍好些,但多少還是會影響體驗。

夏天的藍天與積雲

順時針?還是逆時針?

環島旅行的方向選擇,到底是要順時針還是逆時針?有些人覺得可能沒有差,反正都是繞一圈,但是對我來說還是有差,這要分成兩部分來講,分別是
一、視野層面,以及
二、精神層面。

首先,視野層面的話,因為台灣是右邊行駛的國家,連走路都要靠右邊,因此當走到台灣東邊的沿海公路時,順時針方向的旅行者是行駛在靠山壁的一邊,如果想要看看台灣東邊的外海,則還要隔著對向車道,會有點距離,但這部分是稍安全些;然而如果是逆時針方向的旅行者,則是靠著道路的最外圍行駛,右邊就是安全欄杆,欄杆外面就是懸崖,下面就是海,掉下去就是上天堂。
這一點在狹窄的山路會更明顯,尤其是騎機車經過蘇花公路,沿路超多砂石車往返,中間大車走,機車只剩靠路邊範圍可以騎,若被迫騎到路邊又沒護欄,感覺是挺危險的。
所以,如果遇到山路狹窄的時候,就大膽的騎到車道中間吧,沒問題的。這類窄路通常都只有雙向單線道,讓大車在你後面,再騎離它遠一點,不要跟你並排才比較安全。

我個人是覺得逆時針方向的路線視線比較好,雖然路窄這部分風險會高一些,但其實順逆兩種方向都有各自具危險性的地方,自己要多加小心。

至於精神層面的話,對於從南部出發的旅行者來說,假設以機車來旅行(其他交通工具的思考邏輯也可參考),一天騎個200多公里,順時針方向可以騎到北部,逆時針方向大約可以騎到東部。
但是以心理感受層面來看,由於台灣西半部大多是市區道路,順時針就會在紅綠燈中停停走走、擁擠的車流會漸漸讓人煩悶,加上長年住在城市,再繼續走在都市叢林中,繼續看著早已看膩的風景,心情很難會有變化,比較不好玩。

但如果是逆時針的話,早上出發下午就能到達台灣東部,看到的視野景觀,也是一路從都市鬧區,慢慢變成郊區山林。早上還在都市,下午就在海邊,如果走南迴公路,會先進入層疊壯闊的山林欣賞美景,出山區後猶如柳暗花明又一村地再迎向東部一望無際的廣闊汪洋,沿途的風光美景盡收眼底。

對於長時間居住在水泥城市中的人來說,習慣…讓心情本來無感,就如一潭死水。但卻能在極短的時間內,立即體驗到美麗山林和壯闊海洋,瞬間感受到壯麗山水的強烈震撼!
心情就像雲霄飛車從最底部一瞬間攀升最高點一樣,絕對令人印象深刻。若從南部出發,我多採用逆時針的方式旅遊,沒辦法,東部的沿岸風光太令我嚮往了。

台9線碧海藍天

喜歡市區人文景點?還是山海鄉野村落?

網路有句話說:「旅行就是從自己活膩的地方,去到別人活膩的地方」。從這樣的角度來看也沒錯,但就有點消極狹隘了。同樣的生活過久了難免會流於「習慣」,習慣久了可能會失去熱情,對生活沒有熱情,不就變得麻木不仁了?

別人活膩的地方,對自己來說卻是新鮮、未曾體驗過的。

生活作出一點改變,多少有助於改善,旅行會是不錯的方式。只是去玩而已,改變的心裡門檻也會比較容易跨過。選擇自己喜歡的地點,讓自己產生樂趣進而開始期待。所以我熱愛壯闊的自然美景、悠然的鄉野村落,路線就以我喜愛的山林海岸和村落為主;如果你喜歡都市鬧區或古蹟人文,路線就以此為方向,如此也要再考量交通工具如何帶你過去,進而再修改相關規劃。

旅遊能夠暫時脫離一成不變的生活,就像先充充電一樣,能夠讓心靈思維蛻變;活化因習慣而僵化的腦袋,心情自然也會跟著愉悅起來。

群山環繞村落

有沒有必去景點?

其實出門旅行,遇到各種狀況都有可能臨時變更行程。先想好這趟旅程主要要去的地方,有多餘空檔再去其餘景點。如此一來,萬一在某地方耽擱了行程,後續就可以縮減跳過非必去的景點,控制好一天的步調,不用太趕也不會拖太晚才到達住宿旅社。

藉由對有興趣和必去景點的選擇,為每一趟旅程立下一個主題,也是有趣的方式。例如喜歡逛夜市,那逛遍全台各地夜市,也蠻有意思的。記得有一年,我和家人過年旅遊,就是從北到南逛遍當時某知名連鎖書店。因為該書店在各城市的分店,其室內空間都有經過設計師精心設計,有些分店設計蔚為一時風尚。這趟旅行因為賦予了這層新主題,也為旅程增色不少。直到今日,已記不清當時還去哪些地方玩,但卻深刻記得書店主題,偶然想起仍是頗有樂趣。

為此趟訂下一個主題,能讓旅程更加豐富有意義,賦予旅途除了遊玩以外的另一層新意義。

鄉村稻田

總結

在開始規劃環島路線以前,先抓出主要核心思想要點,再依照這些要點來規劃,為自己量身打造,讓這趟旅程具有豐富的個人色彩和意義。其他路線上需考量的細節,留待後續實際進行安排時再來處理就好。

預設圖片
騎不快

發佈留言